何冀平创造于1998年的话剧《德龄与慈禧》取材自清朝毁灭前夕被慈禧召进宫内的贵族宗室女子裕德龄的回忆录,是香港话剧团的经典剧目之一,自从初度演出之后屡次获奖,还曾入选过香港的中学讲义。本年这部戏由天津人艺和香港话剧团联合制造,从头排演,九月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演出,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爆满的票房。但在今日重看这个20年前写就的剧本,放下艺人的扮演部分不管,单论这个用中规中矩的舞台出现出来的故事,好像能转化一下视角,从头审视其间的人物刻画和前史叙事。
由濮存晰、卢燕主演的话剧《德龄与慈禧》。
《德龄与慈禧》中的德龄,被许多观众评作“晚清宫殿里的小燕子”,而假如换一个视角看来,其实也能够说,她是一个正统含义的玛丽苏人物。
先别着急辩驳,“玛丽苏”这个来自美国《星际迷航》粉丝圈同人写作的词汇并不天然是一个贬义词。假如剥除在群众语境下层层累加上去的夸大污名化描绘,她能够只是一种极为常见、但或许并不行讨观众喜爱的人物类型和视角。
她年青美丽,生动聪明,出身高贵,她从小在西洋长大,深受欧风美雨的滋润,回到我国暮气沉沉的深宫,恰似与她的周围环境方枘圆凿;但她用几句简略的言语比武就让盛气凌人的俄国公使夫人败下阵来,她让深宫中的最高权利者慈禧和名义上的最高权利者光绪皇帝都对她另眼相待,最重要的是,她单纯火热的心思,好像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动过。
这个宫殿和宫殿人物的日常日子,全因这个外来者被打乱节奏,电灯电话和西式布丁的奇技淫巧之外,还有德龄对宫里的小宦官也记忆犹新的信条:“人人都是相等的”。面临慈禧的宫闱秘事,她也敢真挚宣传的国际上最美丽的坦坦荡荡的爱情。日常日子的表象之上,牵缚着另一层政治与理念的不合。这不合是缠绕着我国近现代史的现代化的迷思。
20世纪初在留日学生中鼓起的话剧社团春柳社最早排演的话剧,便是“断尽支那荡子肠”的《茶花女》;五四一代的几个闻名倡导者,简直无一例外写过婚姻自在自主为体裁的小说和戏曲。胡适的《毕生大事》宣布在《新青年》上,是第一个新文学的话剧剧本。
解放人道,勇敢去爱,婚姻自主,走出传统家庭,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常见,也最有影响力的叙事。那么,假如应该出走的娜拉身在皇宫又该怎么?
德龄面前的光绪和慈禧,就似乎是无法走出家门的娜拉。但鲁迅言必有中的责问在这里依旧是有用的:娜拉走后怎样?
卡密尔·培根-史密斯在她的作品《进步的女人们》中指出:玛丽苏这样的人物,事实上是女人写作者和读者应对身份等待改动的方法。女作者和读者们从生动锋利的女孩过渡到温柔寂静的成年女人,而玛丽苏则一同带着社会赞赏的成年女人的美貌,和社会不赞赏的女童的鲁莽,便是其间令成人为难,却又无比招引人的过渡态。
换句话说,德龄这样的人物,或许便是许多当代人自己乐意成为的姿态。写前史故事,就和写同人小说相同,往往带着一分满意心中惋惜的希望。甲午海战、戊戌变法、庚子事故之后,独自立在宫墙之内,以单纯而毅然的情绪,想要以一己之力感动其时国家的权利者,改动前史进程,让国家的磨难少几年。不管怎样,就少几年也好。
但除了剧中得知维新党仍在活动而欣喜若狂的光绪,和知晓预备立宪而充满希望的德龄,咱们都知道这前史早已是写定了的,德龄踏足宫殿的时刻,早已是不得不“死马当活马医”的时刻点。了解近代史的人都清楚,光绪和慈禧身后只是三年不到的时刻,就发作了多么大的社会变革。
不过,和许多玛丽苏故事中终究死在男主怀中的女孩不同,这部剧中的德龄眼睁睁地看着光绪和慈禧这两个她在深宫中能够畅所欲言的朋友死去。慈禧临死时,还特别派她和她父亲一同去西洋调查君主立宪的事宜。她走出深宫,在越来越响的音乐中走进一片空无一人的霞光中。她的愿望达到了,但又肯定没达到。
所以这也并不是一个经典的玛丽苏故事。
这个寄托了对近代史无限惆怅的符号性人物德龄,宛如一个掉进了亚瑟王朝的康涅狄格美国佬,究竟不能只是依靠在帝王身上注入一点自在的人道,唱几首表扬甜美爱情的歌曲,就改动一个国家和一个年代的命运。
剧中人物的对白充满着种种年代错位的语言和表达。光绪帝当然不或许像一个后世言情小说的男主相同,对他包办婚姻的妻子说出“我不喜爱你”;慈禧也不或许会揭露对家人声称她要“坦坦荡荡”地对待她两小无猜的荣禄;而剧中人物提及的前史事件,无论是戊戌变法、日俄战争、仍是海外革命党的诞生,都更像是出自后世回忆式的前史总结,而不是其时人的视角和口吻。但这些更适合放在现代语境中的台词,却因而引出了几分逾越年代的意味。正如跟着殖民强权而来的西方影响,我国人的羞耻和随之而来的焦虑,一直是现代化进程中无法脱节的噩梦。而其时的年代布景下发作的国际幻想和民族叙事言语,至今也依旧缠绕着咱们。现代是什么?传统是什么?威望是什么?体系是什么?自我挑选又是什么?
在这个含义上,《德龄与慈禧》确实是一部能够常看常新的戏,由于它的表意规模并不止于其外表情节,经过一系列织造其间的思潮、言语、许多点到为止的前史事件,这个故事能够辐射出去很远很远。
回想起来,90年代的电视荧屏上满是清宫戏,从《戏说乾隆》到《雍正王朝》,从《还珠格格》到《康熙微服私访记》,《德龄与慈禧》可彻底放置在这个序列中了解。清朝是离咱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也是材料留存最多,易于展开种种浪漫幻想的年代,却由于屡次社会剧变,反而显得有些生疏。当帝王下降为普通人,有了人道,那么咱们眼中的前史又会发作怎么改动?当帝王也面临着全社会都必须面临的滚滚年代潮流,他们的日子和心态又会怎么?
一同,另一个可资对照的文本序列,却是一个远离朝堂的江湖国际。若咱们从头回头看90年代香港武打片中处理的近代史人物,从黄飞鸿(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到虚拟的霍元甲学徒陈真(陈嘉上的《精武英豪》),相同叙述了陈旧的我国面临外来侵略者时的窘境,不断地重复着该怎么对待西方的科技和外国的影响,该怎么与本乡固执实力奋斗的问题。而习武的我国人战胜“东亚病夫”的轻视,精干的肉体仍然会倒在现代科技的枪炮之下,却也又提醒出这悲痛的宿命来。
时隔二十多年重排的《德龄与慈禧》,招引了许多年青人走进了剧院,其实就从头启动了许多议题和幻想。剧中20世纪初的故事,到现在也现已过了整整一百多年。在这样的布景下评论前史,讨论人物的刻画,便有自己独特的价值百科。